课程评价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在本学期新城二幼逐渐将课程评价渗透于幼儿的主题活动、生活活动、幼儿的发展及幼儿园的环境中,教师们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,展现评价的价值所在。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课程评价实施的质量与成效,杭州市新城实验第二幼儿园于2025年4月25日开展了以“多元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评价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,通过多主体参与、多维度研讨、多形式实践,探索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评价实施路径。

共探多元评价视角

活动以“观察cosplay”情景模拟拉开序幕,教师群体被划分为教师组、幼儿组、家长组、园务组四大评价主体方阵。各组基于预设的评价主体角色,对游戏视频进行观察评价。接着,各组老师们对观察评价内容进行分享,教师组主要聚焦幼儿同伴合作互动情况、游戏水平等;幼儿组主要聚焦材料投放、兴趣度、师幼互动;家长组主要聚焦单一孩子的行为观察并进行自我反思;园务组则主要对师幼互动、环境场地安全、幼儿发展等多方面进行观察。

周老师鼓励教师们围绕“单一视角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?”进行探讨,以“聚力能量环”模型为引导,启发教师从“主体独特价值”与“信息流动机制”双维度展开头脑风暴。老师们分组积极讨论、踊跃发言,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共研共思评价工具

围绕教师们前期问卷调查中“不知道幼儿如何更好地参与到评价中?”这一问题,开展儿童视角的课程评价板块。教师们以“儿童有100种语言”为理论原点,学习优秀评价体系案例,例如“I-IDEA五维评价体系”——独立式(个体作品分析)、交互式(同伴互评记录)、双指引式(师幼对话实录)、延展式(家园联动档案)、适宜式(年龄阶段适配表),同时深入了解并学习图画叙事、前书写符号、肢体语言编码、思维导图建构等7种可视化记录方式,为课程评价奠定良好基础。

教研尾声,围绕正在实施的主题,教师们分组设计出兼具园本特色与实操性的评价工具。在后续的实践中,各班级将积极实行这些评价工具,通过 “评价工具——实施案例——反思迭代”的完整闭环,不断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,最终形成一套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。​

此次教研活动中,教师们通过一系列显性与隐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,得以更全面、深入地看到孩子的发展与成长的全貌。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,教师们将继续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,深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,从多角度、多维度解读、分析幼儿的作品、自评与他评,为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精准的成长导航。

撰稿:金佳怡

审稿:周凯艳 刘永香